时政专题1:雾霾天气与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时政热点分析——雾霾天气与生态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能结合实际、联系教材,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时政热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内容分析:北京APEC会议期间,“APEC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关注社会、关注实际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我国的环境形势,感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感悟科技成就,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学理念:通过时政背景的展示,师生互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分析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1、展示一组关于雾霾和北京APEC会议期间的湛蓝的天空的图片,感受重大时政。【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感受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导入本节课将要分析的时政热点。】2、教师小结:二、活动探究、热点分析:(一)展示时政。雾霾的出现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过度开发、超标排放,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水源、天空都当做垃圾桶,雾霾的出现,说明空气承载力已经到了临界点所以,向污染宣战成了发自广大群众内心的强烈呼声。两会上总理用“宣战”一词表达了要把治理污染作为一场像战胜贫困一样的重大战役。北京APEC会议期间,“APEC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在2014年11月10日晚举行的APEC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及北京天气时也提到了“APEC蓝”。他表示:“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二)、学生探讨:1、雾霾、大气、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2、雾霾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3、近几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这给我们哪些警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4、怎样开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共建美丽中国(国家、企业和青少年角度)?5、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三)、考点链接1、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2、环境问题的危害: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原因: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过度消耗资源,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②开发利用不合理;③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环境;④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只顾眼前利益不看长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一时发展;⑤政府部门没有加强管理,监督不力;⑥环境执法部门没有严格执法,没有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4、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应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应自觉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增强法治观念,依法保护资源;应落实保护资源的行动。如: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从珍惜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珍惜一张纸、节约一粒粮、拒绝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