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学法培养能力鸾山镇上龙学校刘文飙【开篇的话】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小学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许多多的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下面试谈我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的点滴做法。(参考文献《小学教学研究》)【关键词】剖析、研究、自学、阅读、启发、引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有读书,不待老师讲,有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老先生这话说明,“会学”是构成自觉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怎样教给“学生”呢?我认为途径之一是:根据课文类型,设计教学活动,有机显示各种不同学法。教学活动中有机显示阅读的过程和阶段。结合具体教学,应向学生有机地显示“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过程,使学生明确要科学地阅读,首先必须从整体上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整体联系,即课文主要写什么,分几方面写。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等。在这个整体阅读过程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预习性初读阶段。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的安排在课内,有的安排在课外,一般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划分段落。初探课文后思考题的解答。再接着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抓住各部分重要词句阅读、思考、剖析,深究在这个过程中,相机显示剖析性精读和研究性品读两个阶段。剖析性精读,即主要启迪、点拨学生主动地抓住字、词、篇,读、思、议、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研究性品读即着重抓住重点节段,精彩词句熟读记忆,体会品味,欣赏传神之笔,加深理解,陶冶情操。最后回到全文,从整体上归纳,总结,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写作特点。在此又显示了迁移性运用阶段,使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变为能动的运用表达。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时,首先在整体阅读中,布置学生初读,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本课主要写谁的什么事?通过几方面事例写的?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其次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入“部分”,进行剖析性精读,围绕中心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捕捉重点,关键的词、句、段,通过读、思、议、说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了解课文还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究性品读,引导学生着重抓住“勘测线路”一事和詹天佑的语言,行动的传神描写认真仔细阅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相互叙述,体会感情,加深理解,背诵这一节。然后又引导学生回到全文,整体想象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是如何组织层次结构,把握文章整体和内在联系的。最后相机进行迁移性运用,除了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詹天佑的书籍外,还根据重点训练项目和课文特点,启发学生学习课文写法,抓住人物特点在阅读课上想好以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作为中心句开头,在写作课上学写人物一件事,注意当时当地的环境写好人物的言行。教学中应灵活机动的运用不同的教法。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要求、意图,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教法,课文的类型决定不同的传授方法,如教学第一类课文,则采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有机参透,显示,总结学法。教第二类课文要引导运用这种学法。第三类课文则放手于让学生独立运用并巩固学法,具体作法有从扶到半拌到放,从“指导”到“引导”到“辅导”,从“掌握举一”到“点拨反三”到“独立反三”。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可采用“品读感悟”的方式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进行预习性初读,弄清文章主要内容及段落,以课后练习题为基本题,引导学生进入局部围绕“父子情深”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人物外貌、心里活动、语言、动作的细节进行剖析性精读和研究性品读。接着回到全文,总结全文,弄清层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进入迁移性运用,掌握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完整篇课文后,启发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本文的方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