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2024年建筑吊篮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建筑吊篮作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根据建筑吊篮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国内建筑吊篮作业,包括搭设、安装、使用、维修和拆卸等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第三条术语定义1.建筑吊篮: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维修、维护等作业的起重机械设备,由悬挂装置、吊篮、工作平台、传动装置等组成。2.操作人员:指驾驶员、操作员、维修人员等直接从事建筑吊篮作业的人员。3.监护人员:指对建筑吊篮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的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4.作业现场:指建筑吊篮进行施工、使用、维修等作业的实际地点。5.近故障状态:指建筑吊篮出现异常声响、振动、松动、顶升异常、控制系统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的状态。第2页共7页6.吊篮载荷:指建筑吊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内外力的总和。7.安全防护用具:指为保护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的人身安全而配备的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四条安全管理人员责任1.施工单位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建筑吊篮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2.安全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要求,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3.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4.安全管理人员应记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并及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事故。第五条操作人员责任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件和技术资质,经过正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修改和更改安全设备和工作程序。3.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吊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第3页共7页4.操作人员应及时向监护人员汇报工作情况,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上级。第六条监护人员责任1.监护人员应具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在作业现场负责对建筑吊篮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2.监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建筑吊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安全设施的完好程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报告上级。3.监护人员应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4.监护人员应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第三章安全管理要求第七条吊篮使用1.建筑吊篮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及相关安全设施完好可用。2.吊篮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载荷范围进行作业,不得超过其额定载荷。3.吊篮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消除堆积物和异物的影响。4.吊篮使用现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注意安全。第八条安全设施第4页共7页1.吊篮应配备坚固可靠的安全带,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并定期检查其状况。2.吊篮应配备安全防护网和防滑地板,保证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3.吊篮应配备紧急制动系统和紧急下降装置,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事故。第九条安全操作1.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类操纵装置的功能和操作要求,确保操作无误。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调整和修改。3.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吊篮的运行状况和周围环境,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4.操作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行动,保证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第十条安全防护1.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应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2.操作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应注意绳索的固定和护栏的完好程度,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3.作业现场应设置防护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无关人员不进入危险区域。第5页共7页第四章安全应急预案第十一条应急预案制定1.施工单位应制定建筑吊篮作业的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划分。2.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救援措施、应急联系方式、紧急停工措施等内容,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