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从中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3.练习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学生练习说话。一、定向·诱导1.诱导:同学们,就像这首歌里所唱的:去桂林那个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甲天下!那里有静、清、绿的水;奇、秀、险的山;有刘三姐的歌声和美丽的传说,等等等等。2.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吧!(板书课题)3.定向: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起朗读一遍。(课件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2).按照课文总分总的写法,背诵课文。二、自学·探究(一)探究1.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看课文,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了什么?再用一句话概括每小节课文内容。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3.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4.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面对桂林的风景,能用一句感叹句说出此时你的心情吗?5.你们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现在我们来观赏漓江的水。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用笔把桂林水的特点的词语用△画出来。6.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板书:静清绿7.荡舟漓江上,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同时强调静、清、绿的读法。光感叹能把漓江的水静、清、绿到什么程度表达出来吗?那作者是怎么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出示:女生读上半句,男生读下半句。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暇的翡翠。“翡翠”是什么意思?8.我们也可以写这样的句子。出示:(1).教室里真安静啊,()(2).校园里真干净啊,()9.再看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暇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讲排比句的好处。10.这段写了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却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难道大海和西湖不美吗?出示:大海和西湖11.总结写法:这段先采用()法引出漓江水,再用()句写出漓江水的特点。桂林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着音乐把它背诵下来吧。(二)自学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桂林的水时,我们是怎么学的,学习步骤:找到桂林水特点——读印象最深的语句——谈谈体会——有感情地读2.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师板书:奇秀险4.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屏幕欣赏一下桂林的山的美吧。个别词语重点讲解。5.桂林的山那样别具一格,也把它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不好?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背。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山和水,再看看图,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6.师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学生补充)7.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3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讨论·解疑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四、反馈·总结1.学习了本课,你有何收获?2.小练笔:在我们的祖国,秀丽的山水还有很多处,我们鹤壁也不例外,我们鹤壁有云梦山、大丕山,淇河水,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二、三段的句式,来描述一下我们鹤壁的山水。3.课外延伸: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知识。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总甲天下分水:静清绿山:奇秀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