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修辞专题讲座VIP免费

修辞专题讲座_第1页
1/2
修辞专题讲座_第2页
2/2
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编号:使用日期:2014年5月7日课题初中修辞专题讲座教案课型新授教材分析目标1、了解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2、能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1、比喻。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2、拟人。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如:“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3、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4、夸张。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个性空间5、反问和设问。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而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文章还有修辞方法连用和兼用的情况,如比喻和拟人的连用,比喻和夸张的连用,排比和拟人的兼用等等。这些情况在以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大家还会经常遇到。例题解析例1、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对的打“√”错的打“×”请说出你的理由。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所以是比喻句。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解】1、√。2、×。3、×例1、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修辞方法?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修辞专题讲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