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坐井观天》一、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篇集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二、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所以本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坐井观天”的含义。(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难点)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举例子。二、认字识字。1、出示词语。2、点拨。3、范写。1、自己认读。2、同桌互认,介绍识字方法。3、开火车、摘果子。4、观察、跟写。幻灯片出示生字。三、读文感悟。1、问:青蛙坐在井里,1、回答。图片出示。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小鸟呢?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线条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3、点拨:青蛙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心理怎么想的?小鸟怎么说?心理怎么想的?2、学生自读,画句子。3、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延伸拓展。启发: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出示图片。五、总结。师:看问题,要看得高,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