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认识电荷,了解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课前导学】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荷。2.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包括了带电粒子: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原子核,核外有带负电的。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3.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而带负电,的物体则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4.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课堂活动】一.电荷量:用表示二.点电荷:,元电荷:例1、[多]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三.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例2.[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例3[多]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1例4.[多]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四.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课堂反馈】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电荷,才能作为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电荷,一定不能作为点电荷C、点电荷一定是带电量很小的电荷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2.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3[多].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互相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等量异种电荷B、带等量同种电荷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4.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5.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2AB++【课后巩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3.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4.如图1-6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A.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