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图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4:《细胞的新陈代谢》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1.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2.如右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C.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度不同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3.有些酶必须在有激活剂的条件下才具有活性。下列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用心爱心专心1A.该酶在80℃的环境下已经失活B.35分钟后试管Ⅱ中底物已被消耗殆尽C.甲物质是该酶的激活剂D.该酶在中性环境中的活性比在弱碱性环境中高4.下列关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示正确的是5.将胃蛋白酶在PH由12下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变化情况是6.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用心爱心专心2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7.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A.1、4和5B.2、3和7C.5、6和7D.1、2和5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跨过2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呯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D.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9.雄性激素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睾丸每天分泌的雄性激素约7mg,其中约2%呈游离状态,其余在血中与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下列有关雄性激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其不容易通过肾脏排出B.使其不容易进入细胞C.使其有效浓度处于特定水平D.抑制雄性激素发挥作用1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添加水与生成水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11.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A、叶片蒸腾剧烈,水分散失快B、植物体温度下降,气孔关闭C、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减少D、根系渗透吸水下降1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用心爱心专心3A.图中A、B、C所示的细胞中都能发生水的光解B.图中B所示的细胞能形成NADPH,既储存了能量,又具有还原性C.乙图所示的植物CO2中的碳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D.甲、乙两种植物光能转换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13.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14.下列不是以直接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措施是()A.合理密植B.间作套种C.中耕松土D.改单季稻为双季稻15.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