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为本,强化体验,激活想像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反复诵读、理解想象中与文本充分对话。做到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思想。教材分析《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发人深省,富有情感的文章。小学4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本文对启迪学生想象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世界,从而能较深刻理解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在一般人看来,盲人的世界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春天,一片黑暗。但安静——这位可爱的盲女孩,虽然无法用眼睛欣赏到世界的美丽,却有着一颗敏感、明亮的心灵。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的美好,为自己的内心创设一个缤纷世界。激发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起对盲人的同情之心,进而引导学生抓安静的行动,品词析句来体会这位特殊盲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教学基本思路。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含义,发现并揣摩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2、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很难去想象安静的世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就学生熟悉的环境带领学生做假如“我是一个盲人”的小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失去光明给生活带来的不方便。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假如失去光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对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身体的缺陷不能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年仅八岁的盲女孩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板书课题:触摸春天)朗读欣赏,体验春天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请学生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她在做什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教师板书(留恋花香、创造奇迹、感动作者)。品读课文、探究体悟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全班交流。1.赏析“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1)安静创造了一个什么奇迹?(2)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有什么感受?读读,希望你读得流畅!2.比较句子:(1)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谁能读出这两句不同的感觉?3.赏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指名学生读后,问:“我”喊出声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出声?请怀着作者同样的心情读一读。4.赏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1)请同学范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竟然”什么意思,安静本想拢住什么?“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3)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跟着老师的声音来做动作,想象。“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停顿片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5.赏析“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的意思是什么?表明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