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题说明:1.本场考试有三个学科共考:政治、历史、地理;各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2.非选择题有三张答卷,请分别作答,交卷时,按监考老师指定上交;3.选择题先作在试卷上,然后转涂在答题卡上,注意序号,不要涂错,学科涂“综合”。4.政治:1-28;历史:29-56;地理:57-84;5.考试时间150分,每科100分,共300分。Ⅰ选择题本部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6分,题号:1-28)1.2011年4月24日报道:河南芹菜主产地之一中牟县今年获得了大丰收,然而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价格太便宜了,今天早上最好的芹菜才8分,4分一斤的都有。”宋俊种了5亩多芹菜。他说,去年芹菜收购价是一斤5角左右,高峰时能到1元。一亩地产1万斤芹菜,能卖5000元左右,5亩多毛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按1毛算,每亩地只能卖1000元左右。而从菜苗、化肥到浇水,每亩芹菜的投资就超过2000元,每亩地赔1000多元。”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商品生产者…………………………………………………………………………()①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②只要把商品卖出去,就能生存下去③只有生产出高科技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④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2.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正确的选项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①待售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农贸市场上,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商品的卖者想高价出卖,买者想低价购买,而商品的最后成交价则往往是通过买卖双方确定的。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A.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C.受当时供求关系影响D.有其偶然性,无规律可循5.新技术产品随着技术成熟,其市场价格会自然走低,其原因在于……………………………()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B.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C.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D.生产该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增加6.鱼和虾是…………………………………………………………………………………………()A.互补商品B.互为替代商品C.价值量相同的商品D.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南方日报讯2011年4月16日报道,惠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联合发布了《2010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87.5亿元,比年初增长17.4%。据此回答7-8题:7.随着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就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出于对就业岗位稳定性及住房、养老、1医疗、子女教育等预期支出的考虑,即使工资或收入有所提高,但转化为即期支出的比例却不高,居民普遍存在“惜购”的现象,增加储蓄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这说明…………()A.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前提和基础B.居民消费水平受过去消费水平的影响C.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D.居民的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8.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汽车正逐步进入家庭,由于家庭收入及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购车也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汽车及其消费花费很大,所以,一些家庭在选购轿车时,追求的不是汽车的档次、配置,而是要求其能满足代步的需要,质量好、耐用,且维修方便。这种消费是……………………………………………………………………………()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理智的消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一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消费中应当…………………………()A.精打细算,勤俭节约B.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D.将消费保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限度之内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鱼、熊猫、藏羚羊、京燕等形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