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一中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xiáng▲和②脉luò▲③xiāo▲声匿迹④目不xiá▲接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①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姑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师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纶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的佐正。②月亮的美,乃是一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撩拨心头情愫,可以感觉却不可言状的莫明的美,她使生命充满了诗的遐想。太阳是宣言,他给出生命明确的坐标和意义,用他那耀眼而令人晕炫的光芒照亮着河流山川、道路桥梁。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②悬泉瀑布,▲,▲,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④▲,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⑤▲,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⑥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⑦▲,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4.名著阅读。(5分)①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事?之前他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才能获准参加这一盛事?(2分)②“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挡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这是《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劫法场?文中的“半空中跳将下来”的大汉是谁?(3分)5.阅读下面文字,答题。(3分)如今,越来越多的苏州城里人利用各种节假日自己驾车涌入周边,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2分)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第二部分(44分)阅读《孟子》完成6~9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行拂乱其所为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必先苦其心志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D.人恒过,然后能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明确作者观点,“生于忧患”作者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你能举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论证“死于安乐”么?(2分)9.孟子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发展,韩愈《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但是身处逆境的“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结果是“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骈死于槽枥之间”。两者的观点有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