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2015.4)(命题人:徐振强审题人:蒋园园)一、选择题(30*2=60)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B)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b)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a)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D)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C)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与促进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⑤B、②③C、④⑤D、③⑤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摘自林曾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上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资金10、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兴学习的时候,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C)张謇荣氏兄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以下由G到I一段曲线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B)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1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A、清朝B、明朝C、民国D、新中国13、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图表解读不正确的是(D)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