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0世纪前后的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上篇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中篇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下篇儿童研究与实验教育时代背景自然科学—特别是与人体有关的科学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对儿童的研究及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教育的弊病(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呆读死记,儿童无地位)更加显露,而以卢梭为代表的新教育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酝酿、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信徒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化的进程,对培养大批有一定素养的劳动者及政经人才提出了要求教育革新运动因此应运而生,欧、美大陆分别称之为新教育运动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上篇欧洲的新教育运动第一节新学校运动一、新学校的由来“新”学校主要针对经院主义气息浓厚,保守呆板的古典中学而言“新”第一所于1889年在英国由雷迪(CeicilReddie)创办,名曰AbbotsholmeSchool[法]狄摩林(E.Demolins)于1898年发表《新教育》,论述了新学校的目的及原理[瑞士]菲利耶尔认为新学校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实验室二、新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狄摩林于1898年在法国开办罗歇斯学校[德]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开办乡村寄宿学校菲利耶尔于1899年在瑞士创办克拉黑塞格新学校1912年在瑞士成立了新学校国际联合会一战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新学校的特点1.培养资产阶级需要的事业家及实业家2.由私人或教育团体开办,靠私人捐款及高昂学费维持运作3.设在风景优美的农村4.学校规模一般不大,但设施豪华完善5.学生均为住宿6.重视体育运动及卫生健康、饮食营养7.开设多种自然及人文科目,重视手工8.实行学生自治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1921年,菲利耶尔倡导成立了国际新教育协会,并制定7项基本原则:教育目的是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尊重儿童个性发展促进儿童天赋自由发展鼓励儿童自治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合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与民族,保持个人尊严AbbotsholmeSchool海滨授课(英国)儿童在学习烹调罗素的比肯希尔学校第二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MariaMontessori,1870~1952)一、生平189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医学院,从事精神疾病治疗,后转向低能儿教育接受了依塔德(Itard,1774.1858)及赛贡(EdourdSeguin,1812~1880)的影响1901年转向正常幼儿教育1907年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二、思想渊源受到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影响受到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尤其是(法)本格森(HentrBergoson)的生命哲学的影响在教育思想上受到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儿童本位论及内发论的影响20世纪初的罗马贫民窟蒙氏与儿童在一起蒙氏正在指导儿童蒙氏教具图儿童在从事感官训练三、儿童发展观认为儿童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1)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2)具有吸收力(3)具有敏感期(4)发展具有阶段性四、教育观蒙氏认为儿童具有天赋潜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状态,他们从内在需要出发,依靠天然的求知心理和敏感性,积极地吸取环境中的印象,形成自已的个性并逐步发展为成熟的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由新的教育学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防止一切有损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必要的干涉五、蒙台梭利教学法(一)感官教育为蒙氏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重视幼儿感官教育的原因(1)儿童处在感觉的敏感期(2)感官是心灵的门户,对智力发展关系重大2.感官教育的内容涉及视、听、嗅、味、触觉,最重视触觉3.感官教育的方法1.通过配套感官教具进行2.各种教具分为不同种类,只训练一种感官3.可进行自我教育4.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同读写算的练习(智育)联系起来(二)实际生活练习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绘画、泥工)体操节奏动作六、福禄倍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比较(一)相同点接受了卢梭的影响,以儿童为本位,重视内发,反对外铄论都重视早期教育,倡导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重视环境的作用都受到宗教及西方哲学的影响(二)不同点理论基础:福氏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依据,蒙氏则以近代科学—尤其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