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统治”课堂是否有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多地在表面上做文章,过度的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如在课堂上过于开放,过于侧重一些操作、实践,以为这样学生掌握地就深刻,效果好。其实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忽视。笔者认为,提倡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矛盾,不论用什么样的教学发放,教师的主导作用永远不可忽视,必须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主导作用的理论依据1、理论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2、克林伯格认为:教师的知道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而这种矛盾关系是不断产生、否定、再产生的。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3、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师只有发挥以上作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4、马云鹏老师在他主编的《课程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师生的这一关系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与学的承担着,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教师在知识、经验以及全面素质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教师应主导着教学活动;而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多么好,如果学生最终没有获得应有的素质,那么这种教也是徒劳的。孔企平老师和胡松林老师在他们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也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起到主导作用。5、<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1、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就是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流,以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创造。2、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揭示、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问题情境需要我们教师来创设。教师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下,能积累内容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下列情境中去由同桌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中,任意取出几个,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一组数据。要求每桌先至少拼出5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记下形影的每一组数据;然后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经历这样的数学“再创造”和交流活动,不但抽象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且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归纳方法也多了几分体验。犹如,教学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时,课前准备好6张长方形纸片(3组,每组的两张大小相等,组与组织间的纸片大小不等)和能插长方体框架的12根学具小棒(包括连接小棒的插头),让学生用6张长方形纸片糊一个长方体纸盒,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学生在糊、插的过程中要对纸片、小棒进行选择,在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