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专题六:修辞VIP免费

专题六:修辞_第1页
1/41
专题六:修辞_第2页
2/41
专题六:修辞_第3页
3/41
专题六:修辞专题六:修辞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考点解析】《考试说明》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级。“常见”:圈定考试范围,常考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正确运用”:明确了考试形式,表明高考对修辞的考查重在运用。复习重点一.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对偶设问比拟夸张排比反问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区辨】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例如: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2、单纯的想象。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3、表示猜度的句子。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4、表示举例。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比喻的种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例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具体、形象、生动。例1: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2.浅显易懂。例2: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3.表达感情。例3: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比喻的作用比拟【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拟物、拟物。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例如,例1: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拟人)例2: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比喻)【区辨】比拟的作用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都是为了达到使表达形象生动的使表达形象生动的目的,起到表意丰富、形象的作用目的,起到表意丰富、形象的作用。【概念】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局部代整体。借代借代的方式1.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例1:“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花白胡子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2.专名代本体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千百万个李公朴朴站起来!借代的方式3.具体代抽象指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例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小米加步枪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局部代整体指的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例4: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例如,例1: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2.简洁、精炼,例如,例2: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例如,例3: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借代的作用注意:借代要得当这特别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专题六:修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