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T”体系的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该课程特点的分析,本文探讨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城市规划学课程教学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重实践、高能力、强素质”为培养目标的“3T”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团队教学、案例教学、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T”体系环境规划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发明、创造与创新思维。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在创新教育方面不够理想。“3T”人才培养体系,即理论体系(Theory)、验证体系(Test)、实践创新体系(Try),其核心在于强化验证与实践创新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环境规划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开展了“3T”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一、创新教学理念(一)以学生为本的系统教学理念采用“五备”,即备目标、备任务(内容)、备过程、备学生和备检测的系统观教学新理念,确立教学目标、聚焦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策略、洞察学习主体、进行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备老师、备学生、备课本与参考书“三备”,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把整个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效果。(二)以科研带动教学,紧跟国际研究热点21世纪为知识爆炸的时代,书本知识更新较慢,主干授课教师应能够把握专业领域的研究动态,总结更新专业知识,并将其有机整合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充分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兴趣。(三)组建多学科背景教学团队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变传统一名教师完成一名多学科交叉课程的现状,组建理学+工学+经济学+企业高工等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在团队组长的统筹下分别讲授相关章节,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将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为统一整体,从而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以“3T”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性,有思想、有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二、创新教学模式传统本科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的讲解,然而该课程为毕业班的专业课,该阶段学生专业基础已具备,按传统教学模式将增加重复教学内容,效果并不理想。应减少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的讲解验证过程,应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案例学习阶段,以课程专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了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应用性实战教学。三、“3T”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性实例讲解、探讨性专题设置、自主性实践开发等教学环节的设置。将“3T”人才培养体系的三个环节:理论体系(Theory)、验证体系(Test)、实践创新体系(Try),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克服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四、调整教学内容城市规划学涉及科学、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随着多分支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该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应有较大更新,但国内高校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方面还显得相对陈旧,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一)精简学生已学的相关分支学科内容,处理好多学科多领域的衔接关系如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学生已学过,为了减少重复教学,可通过案例讲解来验证和强化这部分内容,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其中。(二)科研教学该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为其注入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