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学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生物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针对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0-0076-02生物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了环境污染工程处理中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注重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认真的科学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忽视,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总课时为64,课堂讲授占了48课时,实验课时为16。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严重滞后于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的基础性实验,如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双缩脲测定蛋白质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还有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目前还缺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除了实验教学内容之外,在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做好了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试剂、玻璃仪器和分析设备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生物化学的研究者们不仅应用生物化学特有的技术,而且越来越多地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技术和思路中获得启迪,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单一,这些都与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素质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相矛盾。作为浙江省重点高校之一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和立足点。学校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始终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研究并实践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是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为加强我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方法。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创造能力的空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和实践。一、优化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设计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室目前我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多还是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大实验。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综合实验,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实验内容的改革:减少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中,蛋白质提取、蛋白质等电点及含量测定、总糖和还原糖测定、酶的特性等都是单独开设,内容上的联系和逻辑性比较小,我们可以调整实验内容,开设一个综合性实验,例如果蔬成分生化分析,可设计成包括苹果或土豆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过氧化物酶分析等,鼓励学生选做其中一两个实验,学生参与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提前进入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可以适当开展探索性的生物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实验环境。学生可自由组合形成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配置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实验内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