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细则。第二条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依法直接选举产生。第三条人民解放军驻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XX县区的单位选举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XX县区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进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举出席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本《细则》的规定进行。第四条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市区内的,其所属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选民,参加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市、XX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驻在乡、民族乡、镇的中央、省、自治州、设区的市所属机关、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选民,可以参加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第二章选举机构第五条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乡、民族乡、镇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并可设立临时选举指导机构,负责办理选举事宜。第六条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选举委员会由本第1页共9页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成员十一至十五人,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五人,委员若干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乡、民族乡、镇选举委员会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其组成人员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请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选举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办理选举具体事宜。第七条选举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XX县区内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大型厂矿企业、大专院校等单位,成立选举工作指导组,作为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选举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本区域的选举工作。第八条选区可以设立选举工作组,负责本选区的选举工作;选区选举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由本级选举委员会任命。选区内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选民推选组长、副组长。第九条不设区的市、XX县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选举委员会的任务:(一)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二)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部署、指导选举工作,组织各项选举活动;(三)划分选区,向选区分配应选代表名额;(四)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印发选民证;(五)受理选民的申诉;(六)组织推荐代表候选人,汇总公布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并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或预选的结果,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七)规定选举日期;(八)确定各选区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九)编制选举经费预决算,负责选举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第2页共9页(十)代表选出后,拟出总结报告,并将选举工作的全部文件和统计报表分别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归档;(十一)其他有关选举事宜。第十条选举工作结束后,选举机构即行撤销。第三章代表名额第十一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XX县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九万的乡、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