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县镇位于镇位于县南30公里,距市60公里,与县相邻,省道g328贯穿而过,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0个村居,253个村组,9000户,总人口4.1万人,享有“南大门,后花园”之称。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有效推动我镇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探索建立“党建+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现结合实际,就我镇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试点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试点思路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三治融合”体系,完善基层自治机制,提升基层法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乡村和谐稳定,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党建+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和整体秩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把镇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乡村治理的示范。三、试点内容坚持党建助推农村发展工作理念,建立“党建+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机制,推动村级自治和乡村治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善治”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按照第1页共4页“迅速启动、全面覆盖、边建边改”的要求,加大“三治融合”推进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一)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党员活动、办公议事、公共服务、文体娱乐等四大功能,更加突出议事、服务的作用的发挥。(二)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村党员干部的议事能力和政治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需求,为落实议事制度打牢人才基础,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三)完善村民议事机制,抓好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三公开"制度、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落实,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民主决策,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制定政策、落实任务、推进工作的第一信号,增强群众语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通过民主程序将议事程序和范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将村规民约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全面促进村级自治和乡村治理。(四)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加大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监督力度,落实农村“三务”公开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三务”公开栏,实现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等多渠道公开。充分运用“互联网+”,强化监督管理,实现乡村治理工作监管信息化、网络化、制度化和综合化。(五)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完善优化基础设施,美化、洁化、亮化、绿化等村庄提升工作,将彻底解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打赢农村“三大革命”攻坚战,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和秩序。(六)平安乡村创建工程。坚持“平安靠平时、化解在初始、解决要及时”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作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依法维护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建立健全林长制,河长制、安全员和巡查员队伍,全力维护乡村安全。第2页共4页四、方法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村两委会议,广泛宣传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重要意义,部署安排试点建设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组织实施阶段。全面加强镇村两级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