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源巡视生命“拍脑袋做出来的环保政策”当然无法真正保护环境。以科学为坐标,以行动为准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借用民间精英力量,正影响着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走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民政注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于2020年在北京成立,是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创办人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目前的项目主要在中国西部,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并推动自然保护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众意识中的主流化。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保护国际的合作伙伴。保护国际(CI)是一家从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措池村村民青梅仁增,自从2020年底加入“野牦牛守望者”,心里踏实了许多。在他兜里揣着一张政府给予的“巡逻证”,有了这玩意儿,他有权力驱赶慕名来此地的偷猎者,也有义务捡拾村落所处自然保护区里的垃圾。措池村占地近2000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是三江源地区为人熟知的地方,有两百多户人家。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吕植博士把这里誉为“包含了人类下一个文明需要的全部要素”。因为它有着藏区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它的每个村民心中都存有神山圣水,他们有强烈的保护家园生态环境的意识。原本这一自然保护区仅有七八个人分批维护,根本拦不住疯狂的盗猎分子,再加上当地牧民执行承包草场制,使得野牦牛的数量逐年下降,体型也越来越小。村民们没有权力去干涉,只能干着急。在三江源地区进行长期生态研究的吕植,看到了这种状况,积极劝说当地政府,让他们将保护家园的权力下放,移交到当地的村民,给让出野牦牛栖息地以及为此搬迁的牧民给予物质奖励。于是,就有了青梅仁增的“巡逻证”。而事实是,自2020年之后,当地再无偷猎,甚至连过来有意开矿的公司都给撵跑了,最后此地”禁止开矿”。旗舰物种劝说政府,影响决策与执行力,用自主研发的事实数据和科学坐标,去感化“拍脑袋做出来的环保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政策”,是吕植和她的合作伙伴们身体力行的事。2020年,吕植和其他几位企业家及社会活动家,共同组建了以北京大学为基地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中心的重点项目,便是对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研究与规划,其中的核心,便是环保决策与执行力的影响。吕植说,那些响应号召并获得奖励资格的村民,提出的物质奖励,居然是要政府办一场赛马会,这是一项把年轻人吸引回来的重要举措,不久之后,当地的赛马会演变成更为丰富的区域生态文化节,又是一件好事儿。这就是吕植和“山水”所做的事情,借着当地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热忱,说服政府购买成果,创造绿色机会,让当地居住者受益。经过7年的试验,包括实地示范、前期研究以及设立试点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渐渐制定出一个生态系统和一套发展模式,了解到起码的“应该花费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并给中央政府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核心:建议一方面是明确什么标准算是好的科学坐标,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一致行动,核心是做生态补偿。由于地域偏远,所以,许多看似错误的决策,成天都在上演。有一种名为鼠兔的动物在草原上繁殖快,一度泛滥,政府认为对畜牧业来说是灾害,遂号召村民全力毒死这些生物。可是,仅仅快活一时,一片区域暂时没有了鼠兔,却使得食肉动物因此迁移。没有天敌的存在,自然生态循环体系即被打破,鼠兔数量又报复性增长,最终真的成了灾害,使当地村民也无法生存。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吕植和同行们有了经验,现在,他们的保护重头物种是雪豹。在三江源地区,在吕植及同行们的眼中,雪豹可谓“旗舰物种”,是食物链顶端生物,也是当地特有物种。“山水”的工作便是发动老百姓,重视雪豹的生存环境,并提出诸多建议,减少人兽间的冲突可能性。他们鼓励政府为村民们的牲畜负责保险,村民自行投保,偷袭有伤害就伤害了,反正有保险,并教育当地居民对雪豹更好地认识,包括脾性与习惯,这样便能尽可能避免危险。有了这些政策影响,人兽间冲突减少了,再难听到有雪豹伤人及人打伤雪豹事件。环境监控绅公馆的主人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