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教学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摘要】课堂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纽带。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革新,并实现国防教育课程教育价值最大化。【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学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效果研究”(2020SJD880003);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国防教育在河海大学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20201216)。【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025-01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入多种实践因子,激活学生学习动力,进而融入课堂、传承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系统教学活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相对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防教育成效的发挥。课堂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其它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1]。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现实的活动和运动,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我国国防教育课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引领的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与国防和军队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3]。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军事特性,包含大量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及国家战略理念。课堂实践教学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马克思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义认识论,是联系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国防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渠道。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20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军事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述。军事技能训练以课外训练为主,实际操作中偏重队列训练等。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构成了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体系,但是所属机构不同,二者在实施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统一性和同构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互释与互融、互动与互补的关系[4]。理论教学以实践为背景和支撑,必然包含着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实践教学以理论为基础和约束,必然包含着从实践到理论的抽象过程。军事课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国防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本质上也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三、推进國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革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国防教育课堂实践教学的推进,需要严格依据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国防教育课程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教学,是课堂内外的重要衔接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链接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精确总结,做到有抓有放,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无法获取的收获,在“抓”的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到个人难以领悟的意境。国防教育课程在课堂实践教学操作中,需要抓好四个方面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首先,把握政治性和保密性。国防教育课程与军事系统密切相关,必须在严格恪守相关保密义务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其次,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实践选题很关键,必需是与国防教育系统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第三,注重实践方式的可操作性。实践方式要切合大学生实际,鼓励进行方式创新,形式创新。第四,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主导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