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慈善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慈善工作谋划“十一五”慈善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慈善工作谋划“十一五”慈善工作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帮扶困难群众、支持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积累了培育发展慈善事业主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宝贵经验。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慈善捐赠管理制度。比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向各地、各单位,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的通知》,统一协调各项捐赠工作。为保证捐赠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向各地、各单位发了《关于规范抗震救灾募捐工作的函》,规范慈善捐赠的办理程序。并且市民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个接收捐赠组织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接受、分配、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市、区县审计部门加强对募捐款物接受及管理的审计,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审计结果。市民政局、市慈善协会、市红十字会等接收社会捐赠的单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告每笔捐赠数额及慈款流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公益慈善组织日益完善。各区县都成立了慈善协会,配备办公人员,将慈善捐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以公益慈善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得到健康发展。三是慈善事业不断拓展。慈善事业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支持教育、科技、环保、体育、文化艺术、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拓展1延伸。无论是社会捐赠总量,还是具体慈善行为的覆盖,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五年社会捐赠款物合计超过5000万元。四是社会志愿服务热情高涨。注册志愿者已达5多万人,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还是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抗灾救灾前沿,我第1页共6页市志愿者都积极参加。五是慈善事业服务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民政局明确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机构。采取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推进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加强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创新慈善募捐载体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与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还存在“慈善捐赠总量与人均捐赠数量相对较少,公益慈善组织自身能力与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慈善事业专业人才与公益慈善组织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十二五”慈善工作谋划一、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为宗旨,以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自主运作”的慈善工作格局,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市努力形成慈2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资源合理利用、慈善资金较为充裕、救助能力不断提高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扶贫济困。充分体现慈善事业的公益和互助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服务和救助,使之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2、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建立健全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政府推动和支持力度。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和配置社会资源,形成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整体合力。3、民间运作,志愿参与。培育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优化运作机制,逐步实现慈善事业民间运作,良性发展。捐赠行为由捐赠人自主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第2页共6页方式,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社会公信力,确保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主要工作目标1、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普遍增强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慈善潜能得到激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活动,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2、扩大慈善资金规模。全市慈善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年人均慈善公益捐赠逐年提高;有捐赠行为企业要积极设立冠名基金。不断拓宽慈善募捐渠道,使慈善事业筹资方式多样化、市场化。形成长效捐赠机制,做大慈善资金规模。3、组建慈善志愿者队伍。鼓励建立慈善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