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年题组1.(·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2.(·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考点】工业革命【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都排除。【答案】C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考点】社会立法【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答案】C年题组1.(·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答案】C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图8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答案】B3.(·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B4.(·山东文综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