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一、选择题年题组1.(·安徽文综·17)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我们教育和卫生事业有所发展,材料问取决于,A虽然也有道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的一个方面,所以排除B,选D。【答案】D2.(·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和C,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农业集体化,故选D。【答案】D3.(·重庆文综·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1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此题数据表格题。此类试题的解题关键是阅读表格,获取表格信息。从表格数据看出1957年~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国民经济建设,A选项符合题意,D项的说法错误。B“”选项的我国的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答案】A4.(·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跃进【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5.(·海南单科·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猪羊肥大赛黄牛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考查,材料强调一五计划中工业的分布,东北,中部,西部均衡分布,强调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所以选B。【答案】B6.(·海南单科·2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