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高频考点解读】1.君主专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管辖措施等是考查重点;分析认识制度演变的特点、影响等;同时还应注重对政治制度反映的时代特征、启示等方面的命题2.唐、元、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演变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是考查重点,注意综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先秦世袭选官、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概念,分析归纳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特点及规律性认识;从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等热点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启示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郡国并行制和元行省制,从全国的考查情况来看中央官制(君权与相权关系)、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汉代察举制的利弊、九品中正制的特点、隋唐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等是考查重点。特别突出对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及影响的考查。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多是通过新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认识。【热点题型】题型一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例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提分秘籍】“”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的考查角度有:1.选官的依据:品行、才学。2.选官制度的影响:个人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公平、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总之,选官制度不仅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社会的进步,还关系到人民个体的政治生活和权利。选官制度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同步的,也在不断向相对公开、公平、公正方向发展。【举一反三】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热点题型】题型二考查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例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提分秘籍】“”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考查角度有: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直接总结、借生活实例。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新机构、新官职。总之,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长期统一、稳定、连续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君主专制的演进,既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逐渐激化,也体现了政治制度继承与创新的特点。统治者设置新的中央机构、官职,削弱相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创新,提高了行政效率,对后世中央机构和官职的设置提供了借鉴。【举一反三】“……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热点题型】题型三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例3、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提分秘籍】1.主要特点:(1)加强君主权力: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代利用新儒学思想来神化皇权,唐宋元等通过分割相权、弱化地方事权来加强君主权力,明清进一步强化了君权。(2)“”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机构:秦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设军机处。(4)官吏的选拔和任免:从秦朝废除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帝决定。隋唐实行科举制,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