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区域地理环境与与人类活动【地理卷·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10)】G1L126.(12分)读统万城遗址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被沙漠的掩埋之中。(1)统万城遗址位于现和(省级行政区)之间。(2分)(2)说明图中城市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4分)(3)从地理方面分析导致统万城从繁荣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城市分布影响因素等。【答案解析】(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2分)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和中国地理知识可知,统万城遗址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之间。(2)特点:沿河谷分布。(1分)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河谷地区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3分)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城市主要沿着河流分布。因为该地是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河谷附近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3)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多大风天气,生态脆弱。(3分)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和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战争频繁。(3分)解析: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类型,对此类题目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城市消亡的自然原因:该地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生态脆弱;人为原因: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开垦和放牧,不合理的耕作,造成环境恶化,另外战110°E38°争频繁,也促使人们迁移出此地,最终造成城市的消亡。【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不大。【地理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10)】A2L1J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9~10题。9.森林景观出现在A.甲B.乙C.丙D.丁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与降水量线的判读。【答案解析】9.B10.C解析:第9题,如图:结合上图和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对于400mm,为森林景观,B正确。第10题,甲地降水量较大,不需要大量掘井,A错;冬季气温低,适合在气温较高的山脚下的甲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B错;夏季,海拔较高的丙地草场比较好,到此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C正确;丁地降水量很少,为荒漠景观,承载力小,要控制畜群数,D错。【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地理卷·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M2C4L1南岭为中国南部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等。结合图完成40—41题。40.诗句“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是当地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热力环流41.以下对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气候暖湿,食材丰富B.烹饪质朴,风味独特C.天然佳肴,饮食喜好D.美食汇聚,兼容和合【知识点】本题考查提前信息、区域自然环境比较。【答案解析】40.C41.D解析:第40题,南岭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太阳辐射多,但南岭北南纬度差异不大,A错;南岭处在内陆,海陆位置北南差异不大,B错;南岭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南、北坡热力环流差异不大,D错;南岭地区对寒冷冬季风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气温相对低,而南坡气温较高;同时南坡为向阳坡,气温较高,故C对。第41题,南岭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