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湖南长沙一模·1)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其含义是()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考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的出现,关键信息: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故关键信息的含义是政治文明的产生,A项正确;B项“尚未形成”说法错误;C项从“氏族制度的墓穴”中可排除;D项“等级制森严”题干没有涉及。【答案】A2.(·河南焦作一模·24)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A选项商王子孙重建宋国说法错误,是被周分封。【答案】B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1)《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多为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体现了明显的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分封制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族权政治,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政治,皇权政治和官僚政治是秦朝正式确立的。【答案】C4.(·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材料体现了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选择A项。【答案】A5.(·福建宁德一模·1)与图1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考点】分封制【解析】此题是图片考题,解题时注意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燕”“赵”“晋”可知是分封制。【答案】A6.(·四川内江一模·1)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后来却使国家政权削弱的是()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考点】商周政治制度【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答案】B7.(·湛江二模·1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分封制确立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A项是关于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CD项均关于宗法制,选择B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权威的挑战。【答案】B8.(·江苏南通、泰州、扬州、宿迁二模·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考点】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反映当时出现按军功授爵,且出现“郡、县”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B选项出现于秦朝,排除;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