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简介•作者王愿坚(1927-1991),山东人,当代作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著作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读一读,写一写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chōngjǐngcuǐcànwēizhènjūnjiānqiáng词语理解漫步:围歼战:胸墙:憧憬: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所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向往。千钧一发:璀璨:华灯:黑:魆魆形容黑暗。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光彩鲜明。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词语理解阅读提示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课文的感受。填空: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借着()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他充满了对未来的()。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突击连马上(),后续部队在黑暗里(),在这()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缺口冲了进去一盏吊着的电灯憧憬找不到突破口火柴微弱的亮光千钧一发那本书火光电灯底下电灯事物联想事物看(灯)听(“多好啊”)往事想(战友)灯光当堂训练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词语。1、妈妈()着篮子去买菜。2、人们()着红旗来到广场。3、芳芳()起碗大口大口地吃饭。4、小红()着灯笼来到院子里。二、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1、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了敌人炮火(猛烈剧烈激烈)的阻击。2、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怕不惜宁可)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点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不及来得及及时)见一见电灯。3、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茂盛浓密)的沙柳林。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⑴郝副营长()只有22岁,()有丰富的战斗经验。⑵这光()微弱,()对于黑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⑶()战士们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读读下列词语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黑划着火柴璀璨魆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