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八一精神研究综述[摘要]近十年来学界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对八一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相当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八一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八一精神的价值和启示、八一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探讨。梳理近十年来关于八一精神的研究现状及学术进展,探索其研究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关键词]近十年八一精神研究综述“八一精神”这一词汇首次出现于1977年《八一精神万岁——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周年文集》[1]。在1997年纪念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研讨会上,有部分学者认为“八一精神”应该成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遗憾的是,这之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发表的关于“八一精神”的文章也相对较少。2020年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时,“八一精神”再次被学界提起,这一年,以“八一精神”为主题发表在期刊和报纸上的文章20多篇。随着2020年3月“八一精神研究中心”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立,对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而且研究内容也由内涵特征拓展到更广视角。如果我们需要对关于“八一精神”的研究进程做一个分期,可以把1997—2020这20年分为两个阶段,即1997—2020年处于沉寂期和2020—2020年处于发展期。在中国知网中以“八一精神研究”为主题和篇名进行检索,从2020年到2020年5月发表于报刊的论文和硕博研究生论文共有115篇。梳理关于“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展,主要是梳理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一、研究的主要成果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造就了“军魂”——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首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舒卷揭页”。学界围绕“八一精神”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包括著作、报刊论文和影视资料。1.著作类。近十年来代表性著作列表如下:2.论文类。近十年来报刊等论文列表如下:近十年来报刊论文研究内容列表如下:3.影视资料。202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映的《八月一日》影片,以南昌起义为背景,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广阔的视野,再现了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还有革命历史情景剧《军魂颂》等文艺节目,以及《建军大业》《南昌起义纪实》《红色起点——南昌起义全程录》等多部与“八一精神”相关的影视资料。二、研究的主要问题新时期对“八一精神”进行研究与弘扬,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八一精神”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八一精神”内涵的研究“八一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八一精神”的内涵是研究“八一精神”的首要问题,是核心和根本。1.“六个方面”说。叶桉从“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六个方面概述了其内涵,认为“八一精神”来源于革命人民英勇顽强的实践,而且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运用的丰硕成果[2]。周根保认为“八一精神”指的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行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其集中体现为“坚定信念、听党指挥,英勇顽强、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4]。2.“四个方面”说。这是阐述“八一精神”内涵的主流观点。韩锡玲认为可概括为“信仰坚定、灵活应变、勇于创新、不断实践”的革命精神[4]。姜廷玉认为“八一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要体现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语言特点,即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统一战线思想,坚定不移地革命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5]。3.“三个方面”说。刘中刚认为近年来对“八一精神”内涵的提炼和概括呈现出长语句化特点,因此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把“八一精神”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