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1一叶一世界鉴赏诗歌的语言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考查方式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考查方式: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一、炼字类1、常炼的重要词语是:动词、形容词、特殊词、活用的词、意象组合的名词2、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练习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习题二: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词)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述)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境或情感)习题三:(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一花一叶2一叶一世界【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二、诗眼类1、诗眼内涵解说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李清照《醉花阴》中最令人称道的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2、提问方式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定“诗眼”。若未明确给出,可重点抓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找关键词,定“诗眼”;?第二、阐发理由。?①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②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回归原诗分析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联系上下诗句、整首诗整体感知分析效果。(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结合3、练习习题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