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2.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3.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5.阴声韵、阳声韵: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ia][ai][ao]等。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用汉字表示。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凡韵头或韵腹是圆唇元音〔u〕或〔o〕的,叫合口呼;反之,就叫开口呼。等是古人用来区别韵母主要元音舌位高低前后和有无i介音的一个术语。一般认为,一二等字没有i介音,三四等有i介音。11.切一、切二、切三:是对王國維所摹写的出自敦煌的三種《切韻》殘卷的称呼。三种材料中保存了唐本《切韵》的部分内容,其中,“切三”存字最多。12.王一、王二、王三:是对现存唐代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三种版本的称呼。1947年发现于故宫的称为“王三”,唐兰摹写的“裴务齐正字本”为“王二”,出自敦煌的为“王一”。13、守温三十字母:唐末和尚守温提出汉语声母有三十个,守温三十字母大概代表了唐代语言的声母系统。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的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最早提出了三十字母。14.五音、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将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称为五音。在唇、舌、齿、牙、喉五音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15.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通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系联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16.阴阳对转: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按王力先生的古韵30部,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阴、阳、入相配,很有系统。但在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阴声韵的字转变为阳声韵的字,阳声韵的字转变为阴声韵的字,这就是阴阳对转。以此类推,还有阴入对转,阳入对转。对转的条件必须是主要元音相同,只是韵尾在同一发音部位上发生阴、阳、入的变化。例如:三san-仨sa,两lia?-俩lia。17.韵部:音和韵尾。18.小韵:韵书编排时把声母相同的同音字归到一起,用小圆圈隔开,这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