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年级:高二编写:王瑞敏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2014/1/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2、文言虚词的积累一、导-------约3分钟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二、思-------约13分钟(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幼年丧母,仁途坎坷。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2、解题“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存疑)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命名的几种解释。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二)知识积累1、自读全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项脊(jǐ)尘泥渗漉(shènlù)修葺(qì)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无声迨(dài)诸父异爨(cuàn)逾(yú)庖而宴家有老妪(yù)先大母婢(bì)也先妣(bǐ)呱呱而泣(gū)以手阖(hé)门象笏(hù)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余扃牖而居(jiōngyǒu)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3、反复读课文,理清文意。完成4-8题2/7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日影反.照:反射。(2)室始洞然..:明亮洞彻的样子。(3)亦遂增胜:光彩。(4)迨诸父异爨:及,等到。(5)相.为应答: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6)久不见若.影:你。(表第二人称的词:汝、尔∕而、若、)(7)何竟.日默默在此:全部,整个。(.8.).比去..:比,及,等到;去,离开。(9)殆有神护者:大概,恐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10)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11)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5、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1)雨泽下注: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2)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3)内外..多置小门: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内外”(4)东犬西.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面”(5)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赴宴”(6)垣墙..周庭: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7)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哺乳,喂养”(8)执此以朝.:名词用作动词,“上朝”(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主持(2)人至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3)吾妻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还(4)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义:男子15岁成童今义:把头发扎起来”7、解释加点的字(1)①他日汝当.用之应当②以当.南日挡住(2)①日过午已.昏已经②始为篱,已.为墙后来(3)①日过.午已昏偏过②大母过.余看望③从轩前过.经过(4)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②室西连于.中闺和③其制稍异于.前比(5)①始为.篱扎②已为.墙砌③南北为.一成为④相为.应答作⑤轩东故尝为.厨是⑥余既为此志写8、翻译下列句子①乃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