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练出高分】(广东专用)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1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呆了9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9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革命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发展实业计划答案C解析在英国期间,孙中山不仅亲眼看到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发达和民主共和的文明,同时也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他的社会经济观点——民生主义,就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故选C。2.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符合;C项表述本身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3.“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答案B解析从题目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认为清室退位就天下大事已定,“民国共和”也取得了名义。对于其实质,民众并不关注。这说明很多人不能区分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民国共和。所以B选项比较符合。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可知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两项,由“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应该是民生问题,故B项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6.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7.《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A、B两项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依靠人民的力量,C项排除。8.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号召中国民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