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在地球仪上判读经纬网,了解其地理意义;3、在地图上认识地图三要素;4、学会判读地形图。复习策略指南地球和地图是中学地理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地球基础知识的应用:一是以经纬网作为区域定位和方向判定的载体和基础时,要掌握如何进行区域定位;二是要掌握以经纬度差作为距离计算的依据和原则。第二,地图基础知识的应用:重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第三,注意收集航天科技的新进展和天文现象的新发现,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第四,在熟练掌握地球运动一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发挥多种思维方式,提高空间想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重点:经纬网的判读与运用、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及地球运动的意义。本章难点:区域定位和球面最短距离、比例尺放缩、等高线的综合运用与光照图的判读。考查热点:方向的判定、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分析等。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总结规律,并进行学法指导,讲究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某些问题例如地方时的计算等要经常结合现实问题或测试巩固落实。1.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判读要领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①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2.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利用经纬网定“距离”①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②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经线圈、晨昏圈、赤道b.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反之在东方。②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1)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2)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如右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km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M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N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正北东北B(3)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A.4440千米B.3330千米C.2220千米D.1820千米(4)若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