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结构特点小学科学(教科版)编号ISBN978-7-5041-2211-7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作者章鼎儿、盛晶晶、唐莲君、姜允珍张之仁、刘英健(修订:尚秀芬、盛晶晶、姜向阳、常瑞祥)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1月第一版(2013年12月第13次印刷)页码课题内容结构文字特点插图特点单元课文课题课文品种类型概念式、问题式、任务式等讲述、人物活动、故事等照片—黑白彩色绘画—写实、卡通;黑白彩色等情景形态结构方法原理等52—53水珠从哪里来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态变化本课共有13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包括探究玻璃杯外壁水从哪里来;探究水珠形成和冰的关系*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探究水珠从哪里来本课共有6幅插图。包含的主要内容为装冰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形成;小组交流讨论情景图;探究水珠形成原因的对比实验图。插图5探究水珠形成原因对比试验,在第七自然段左方。本课题属于完整的疑问句。本课题含有要研究此内容的意图,属问题式。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自主探究并交流讨论水珠从哪里来,并大胆提出猜想。内容属于讲述式,提出明确要求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作出合理解释插图5——属多色拍照图插图5——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教科版《科学》教科书以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5课《水珠从哪里来》为例分析,该套教材结构特点如下:1、该课由课题、文字表述和插图组成。2、课题《水珠从哪里来》本课题属于完整的疑问句,含有要研究此内容的意图,属问题式。3、本课共有13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包括探究玻璃杯外壁水从哪里来;探究水珠形成和冰的关系。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探究水珠从哪里来4、本课共有6幅插图。包含的主要内容为装冰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形成;小组交流讨论情景图;探究水珠形成原因的对比实验图。插图5探究水珠形成原因对比试验,在第七自然段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