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我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数学组王慧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我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王慧蓉中华传统美德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于教育教学中,全力发扬爱国教育、简朴朴素、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美德,对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有社会主义事业心的建设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中华的传统美德可谓博大精深,它包含了尊礼守法、爱憎分明、忠于国家、热爱事业等许多良好的民族优秀品质。这就是我开展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的原因,其目标就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不断地将爱国主义和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思想上、素质上、行为上全面的提高和改进,努力做好新一代接班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进行优化教育。一、强调教育,优化传统美德教育核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历代流传下来的,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作用,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热爱国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严于律己、刻苦耐劳、与人为善等优良的素质,都可以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到。我从众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中找到了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一直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它还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有着爱国传统的国家,是促进国家进步的力量,是全国各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所以,应把中华传统教育育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勤俭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它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虽以有所改善但是现代化的道路还很远,从这个角度说勤俭节约不仅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未来的国情的目标,应使青少年懂得勤俭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的动力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教育青少年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三是礼仪。礼仪是人的一种言行举止是否合乎情理的一种表现,尊老爱幼是对人和蔼可亲礼让、公正、平等。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是文明的国家,礼仪反应这个学生精神文化程度的体现,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知道怎么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礼仪教育。以上三种教育,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完善,共同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整体。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是将道德的理论与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对象相1结合,选择最好的实施法案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三种观念,努力探求最佳方法,求取最佳的教育效果。1、重视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陶冶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陶冶学生:首先是环境的陶冶。主要注意校园和家庭环境的改变。其次是艺术上。多年来让学生用音乐,美术多种形式陶冶学生,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感受教育的内涵。例如: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等传统节目,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2、重视情感培养,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驱动力以人为本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道德基础,因此情感教育要特别加强。首先,作为教育者,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用英雄故事及先进事例好好地教育学生来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激发热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3、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形成中华传统美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美德教育的目的。我以知行合一原则,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通过优化传统美德教育建立健全传统美德教育,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与人为善,关心集体的过程中使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并落实到行动中。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美德是长期社会时间的结果,它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坚定意志的体现,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艰苦劳动才能实现。因此,潜移默化将艰苦奋斗的美德融化在学生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