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两会,总理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理念。可是,当我们一谈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潜能生,仿佛成绩不好是错误似的,成绩好老师就不用太关注他。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我们教师就应关爱每一个孩子,其实优秀生也需要关爱。由于他们学习成绩的优秀,使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正面评价的环境中。这些孩子在班集体中有很强的优越感。同时因为教师过分的重视和额外关注,又使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容易形成自负、自私、脆弱等不良性格,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待这类学生要适度的赞赏,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较为含蓄的语言,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促其自省,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教师的意图,因而能正确评价自己戒骄戒躁,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我班有一个女孩,她聪明、学习成绩很优秀,我很喜欢她,任课老师也很喜欢她。可是最近我发现她好象变了,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她总要同学听她的,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最近上课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她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是因为老师给她的信任太多。于是一天放学后,我找她深入地谈了一次,严厉地指出了她存在的问题,她已经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在同学中间才会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最近两天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也能主动关心别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还能跟他们讲道理。因此我感到对一些优等生,就应严格要求,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当然,我们在关注“优生”“学困生”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中等生的关爱。曾经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渴望做差生》其中写到:“我真的恨自己是个中等生。老爸老妈总是这样说:‘这孩子不上不下的,考名牌大学没什么指望,放弃了又太可惜……’而老师更是忽略了我,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都给了优等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施舍给了差生我们中等生只能呆在被遗忘的角落,我们举手,老师看不见,班级活动鲜有我们的身影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没我的份,进步奖、鼓励奖更是被差生所垄断,我渴望做个差生。”读了这篇作文我们又怎能不警醒.,中等生亦需关爱。是啊,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我们长期以来“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往往导致了“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而在一个班级中占绝大多数的是那些优点缺点不大明显的中等生,丢掉他们,将是一个多大的失误呀!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而且他们可能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与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在中等生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是互相斗争的,而且极易向两极转化。我们一定要重视中等生的教育,促使他们向优等生转化,以防止他们落入后进生的队伍。总之,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并且让他们都快乐学习,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