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共鸣美化音色朱春艳作为靠嗓子栽种桃李,培植栋梁的教师日益受到嗓音嘶哑,声带疼痛等职业病的困扰,本人从教已有十七年,今年的科学用嗓培训真的给我们带来了福音保护嗓子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说的地步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去学习如何科学的用嗓。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常常说这个人的“音容笑貌”,“音”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音”对于人的重要性,尤其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更为重要。在听讲座之前,为了让同学们听清楚就大声的近乎“吼”似的讲课,但一般下课后嗓子基本就报废了;甚至台下的同学们都昏昏欲睡啦!但是当我听了老师讲课时却感觉不错,也没见她用多少力气,声音却是很洪亮清晰,效果很不错。彭老师说,声音是由气带出来的,是气和声带结合作用的产物,声音的效果怎样,就决定于气如何在体内运行,如何通过声带发出音来。从生物学上来说,经过吸气后,我们的肺把吸进的气体经过一系列交换最后吐出,完成一次气体交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肺的作用。但是就如何科学用嗓这个问题而言,我们却是不主张用肺“呼吸”,气沉丹田(横隔膜),就是让气从丹田处发出,这样发出来的气谓之“底气”,只有用底气说话才能使字正腔圆,才能颇不费力而又能效果恰到好处,才能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持之以恒的练习以至于渐渐习惯这种“呼吸”方式,才会有一个完美的嗓音。当然,任何事的成功都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出气”也是一样,需要靠不断的练习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另外科学护嗓对声带的保护也很重要。在口语表达中,主要运用的是以口腔为主,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中音共鸣区就是口腔共鸣,它是硬腭、软腭以下胸腔以上的喉腔、咽腔、包括口腔各共鸣体。低音共鸣区主要是指胸腔共呜。高音共鸣区主要是指鼻腔共鸣,即硬腭、软腭以上的共鸣体。共鸣的要领:(一)扩大共鸣腔,张大嘴说话。这样,口腔、咽腔、舌头放松,喉头处于吸气位置,整个发声通道畅通无阻,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鸣。但不是任意扩大,而必须是根据说话的需要加以控制。(二)控制舌头。舌前部举得过高,口腔扁平,声音单薄;舌根下压过分,发音通道向前延伸,声音浑浊不清。因此,关键是控制舌头。舌头的伸缩,可以改变口腔的形状,对共鸣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均衡协调。肌肉过于紧张,声音僵硬,没有弹性;肌肉过于松弛,声音不集中,没有力度,因此发声时,应该保持均衡紧张的状态。还要注意协调。人们常常只注意控制自己的唇、舌、齿而忘记控制咽肌。咽肌直接关系到软腭的闭合,如果不能协调运用,就造成“漏气”而出现鼻音。其他各个部位也同样需要均衡协调。科学护嗓,迫在眉睫。一副好的嗓音总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起快点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