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育人体制的探讨和研究【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的个人爱好、专业兴趣以及共同意愿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成为了高校育人体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本文以对西南石油大学社团建设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社会文化促进方面、素质教育拓展方面和政治导向方面论述了高校学生社团在育人体制中起到的作用,也指出社团人员、资源、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体制;育人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实践育人与传统学生培养方式中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为高校学生培养新模式。[1]学生社团作为实践育人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使得学生社团在育人体制中的育人作用也日益彰显,成为了高校育人体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一学生社团在育人体制中的作用(一)在社会文化促进方面学生社团能从成员的兴趣点出发,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搭建一个大家广泛参与的育人平台,让学生投身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之中,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据统计,西南石油大学共有学生社团113个,包括文化艺术类32个、体育竞技类21个、学术科技类36个、公益实践类24个,其中文化艺术类社团参与度最高,育人功能更具普遍性,同学们在发挥特长、培养兴趣和陶冶情操的同时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进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二)在素质教育拓展方面随著社团活动的开展,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和社团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社团管理者和参与者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更有自我展示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等。而更具专业性的社团可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专业比赛等方式,为参与者提供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提升实践技能、获取专业知识的平台。比如由“电子科技应用协会”主办的“电子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中充分培养了同学们创新思维、个人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同学能将所学的知识具体的应用到实践中,更锻炼了他们的大局观和合作意识。在今后,这些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高都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三)在思想政治导向方面就西南石油大学而言,社团中校院两级学生干部共355人,作为组织管理者,他们不仅需要完成社团活动的策划、筹备、宣传、组织等工作,更需要承担引领全体成员思想的责任,这让他们具备了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公益实践类社团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情、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实践育人平台。在公益实践社团的鼓励和号召下,西南石油大学社团成员去年完成各种志愿服务活动90项,共计3559人次,共完成29186服务时数。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有效增强自身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角色意识,肩负起奉献社会的责任,更提升自身政治觉悟,正确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社团在育人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社团在育人体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团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对其育人作用产生了严重影响。(一)社团内部人员流失严重人员流失问题在高校社团中普遍存在,目前西南石油大学社团成员共11039人次,较上一年总人数减少了10%。由于社团成员覆盖到不同专业年级、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课程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社团内部成员的流失率较高,稳定性较差。不稳定的团员极不利于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使得社团失去应有的活力,导致锻炼能力的机会减少和教育功能的缺失,从源头制约了社团育人作用的发挥。(二)社团硬软件配置的不完善社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是社团的长足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硬件配置包括了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软件配置包括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硬软件的合理配置才能使得社团拥有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诸多原因,导致这些设施无法满足,部分社团举步维艰、名存实亡。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