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教委机关幼儿园柯美琼一、说教材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别梯形,中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中班幼儿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2、能力、目标: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四、说教学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内容必须与目标,活动主题的能力,兴趣、需要向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1.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2.物质准备: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3.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4.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五、说教法、学法《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考虑到中班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一)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仪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2、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梯形的形状,达到共和比较各形状特征的目标。3、集体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法1.操作法幼儿通过剪、折。涂拼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2.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之一,通过游戏“请吃梯形饼干”让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六、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