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体现在“活”汉阳小学教师袁世少观看了张冬霞老师的《母亲的纯净水》,简直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张老师的这堂课用一个字概括“活”:教的活,学生学的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活。可见张老师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素养非同凡响。如果没有对教材、学情有深刻的研究,又怎能以学定教,促进课堂的和谐发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呢?因此张老师的课,充分地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探究,合作、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一、张老师教得“活”:开始,老师让学生谈对课题的理解,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听写生字词,此过程中顺势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了解了学生学习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准备。简短的几分钟既扫清了字词障碍,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从中掌握了学生学习基础,从而灵活地调整教法。张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有点困难,没人接招,老师自己示范说,逐步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在理解小女孩明白了母亲的说和小女孩有了不菲的薪水后,为什么仍然喝母亲的纯净水时,张老师始终扮演主导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句子、主要词语和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在质疑中理解,你看教得多活呀。老师教活了,学生学就学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学到新知识,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发展。在学生的认知上张老师从两个学习方向,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的品质发展:一是母亲的纯净水,二是小女孩的心情变化。学生既学懂了课本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品质,启迪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语文知识和思想感情教育不是双收吗。二、教得活是学生学得活的前提,反之学的活体现了老师教的活。学的活表现在:一是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没有一个学生是被动、硬性指名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的。二是学生能随着老师的主导,独立、自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超越老师的预设,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商讨、共同质疑解惑。学生学得活,就是一堂成功的课,语文课堂教学就收到了实效。实效不只几个学生参与学习,学会了新知,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的智力高低,大家都有事情干,教师都要平等对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全员参与,都能收到实效,从中获得或多或少的情操陶冶和知识熏陶。张老师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连抽了7个学生,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不能说的教师教着说,基于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这就是以学定教,一堂好课的实效性——让学生活起来,让人人在“活”中有所获。三、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体现出教师的教法活。一堂课在教学内容上不管有多大的难度,在教学设备上不管多么简陋,只要教师激活了课堂,使课堂精彩、鲜活,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这堂就是成功的课,就生成了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我认为含义不只是教师在课前根据学情、教材、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课标要求、课堂要完成的任务来预设了教法,还应该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以学定教。试想我们如果仅凭课前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你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或知识,或是出现没有预想到的状况,然而却实又跟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有关,又能整合学科,你还能照搬课前的以学定教吗,显然是不能的,否则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勤于动脑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情绪低落,导致课堂一塘死水。这时教师就必须根据课堂学情,灵活地调整教法,随机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让学生从中“渔利”,这样学生学得更活,课堂会更精彩。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就有12个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张老师是如何面对的呢?时而用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鼓励学生提问,时而反问学生“是吗?”,留给学生思考,时而略作简明的答复,引导学生根据什么去解决问题,同时板书关键词语,最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词语,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方向,根据这两个方向拟定出两种学习方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案学习,解决问题。这就是张老师根据课堂实际,以学定教,始终让课堂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