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专题讲座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而且经常性的工作。学困生的产生,不仅影响到班级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制约着班级乃至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问题,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理性地看待和分析学困生现象,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石。⑴任何一个班集体,学生的素质都是有差别的。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作为老师,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班级产生“学困生”;作为家长,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⑵一提起“学困生”,每个老师都可以一连串地从自己的班级里说出几个学生名字。从各个侧面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他们总是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曾有过相同的体会---有时真恨不得把那些影响班级教学成绩的“害群之马”统统驱逐出去。但是,党的教育法规、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寻求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进步,和谐发展。⑶我认为,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及他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有的是不够勤奋,有的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有的是受心理因素影响等。①智力不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笨”。这种“笨”有可能是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意外身体伤害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从起始年级就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前两种的比例较低,后一种占绝大多数。②有的学困生智力很好,成绩却不理想,那是因为他不够勤奋、不够认真,或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③有些学困生曾经也是优等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成绩一落千丈。这种外界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师生关系因素、同学关系因素等。④现代社会离婚、再婚等现象增多,这些都会对子女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由于家长疏于管教,性格发展出现偏向,非常容易成为学困生。⑤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愿意上他的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关系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2、激发并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事实证明:成功后的喜悦、满足,就是产生自信的动力。学生只有自信,才有竞争力,才能积极进取。⑵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要多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以便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与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要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激励他们参与竞争,体验成功,让他们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增进学困生学习内驱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⑶学困生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克制自己是很困难的事,特别表现为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做事凭兴趣,缺乏周密的思考。这反映出他们意志行为极不成熟,所以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力。然而,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刻也不能放松和马虎。3、师生整体联动与合作,是转化学困生最强大的力量。作为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要善于师生互动,协调运作。为此,我们要做好几个方面的联动与合作。⑴是要做好与其他学科老师之间的沟通工作,多与他们针对学困生进行定期分析,给予学困生特殊的照顾,多正面宣传他们,多发现他们的优点。⑵是要做好同班同学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培养学生的美德与正确的审美观,让其融入到同学当中去。⑶是要做好学困生自身的思想工作。我们要多了解学困生的心事,适当偏爱学困生,但不能让其感觉到,是因为被视为学困生才得到额外关心,否则会弄巧成拙,伤害其自尊心。相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