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未走出中国,却被美国纪念26年前(应为1989年),居住山西五台县的徐继畬第六代孙女徐惠云,为了解决七世孙徐进伟的城市户口,在得到承诺后向三晋文化研究会捐赠徐继畬297件遗物,然而不仅徐进伟的城市户口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而且已经遗失28件文物。徐继畬是山西五台县人,对他的研究是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标志性课题,该研究会曾在1990年出版《徐继畬生平文物展览专辑》,可见前一年获得该批遗物对其“政绩”具有极大意义。1997年5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前南草坪,举行了一个纪念徐继畬及其代表作《瀛寰志略》完成150周年的仪式。1884年12月落成的华盛顿方尖纪念碑,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市著名历史景观之一,在这座纪念碑第10层内壁上,用中文镌刻了一段徐继畬评价华盛顿总统的话语,可见美国人十分引以自豪。徐继畬是一个从来没有踏出过国门的中国人,却成了令美国人一直铭记着的人物。(华盛顿纪念碑内墙上摘录了《瀛寰志略》的石碑)徐继畬的主要成就是撰写了《瀛寰志略》一书,因此,理解其历史重要性就必须从理解这本书着手。《瀛寰志略》的撰写开始于1843年,1848年在福州第一次付印,前后经过5年时间。从该书体例上讲,徐继畬并无突破,只是继承了中国从《汉书》开始的地理志传统,然而,他实现了一个关键性突破,是中国人完成的第一部具有成熟性的体系完整的世界地理志。在徐继畬之前,魏源于1842年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完成《海国图志》一书,然而,魏源注重的是“制夷”,尽管他也继承了地理志传统,但粗疏而不严密,具有十分明显的急就章特点,即使称之为世界地理志,但无论如何难以称之为成熟和完整的。这一点实在有太大的意义。在知识层面而言,《瀛寰志略》由此构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第一卷即为“地球”,虽然内容比较简略,但却是该书体例的灵魂所在。徐继畬清晰地勾勒了整个世界的地理基本格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然后,《瀛寰志略》其他九卷就各大洲进行详细分述,对每个国家内部的各个区域(政区、地形)进行探讨,其详尽、完整在中国前所未有。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完整、清晰、详尽地了解、描述世界,而不是有选择地进行了解、描述。(《瀛寰志略》中的《地球图》)中国地理志的弱点是在自然地理方面探究不够注重,徐继畬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的侧重点不是自然地理。但是,中国地理志有其突出的优点,那就是注重人文、物产、交通、历史,徐继畬同样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瀛寰志略》的记录和描述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可谓对当时世界的人文、物产及海路交通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对于后人的研究意义极大。就当时而言,由于《瀛寰志略》的完整性,在历史学角度来说,徐继畬实际上在中国第一次完成了一部世界史著作,尽管这可能并非其本意。他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的历史的介绍,综合起来就是一部世界史。在特别注重史学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成就。在知识层面的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和第一部世界史著作特点,决定了徐继畬从形而上的精神层次全面超越了魏源,同时也决定了徐继畬已经超越了他的所有同时代中国人。无论是从地理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基本摆脱了中国人所固有的中国为天下中央老大帝国的观念,他不仅把中国客观地视作为万国之一国,而且也客观地将中国视作为世界文明中诸支中之一支。徐继畬在叙述世界各地区、各国历史时,没有接受公历纪年,而是按照中国各个朝代的纪年法解决时间标示问题,似乎逻辑不够清晰,是保守的,但在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恰恰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熟悉中国自身历史的他们不会因此而有阅读障碍,由此就会发生将中国与外国进行直接比照的效果。比如,他介绍埃及“立国在有夏之初”,“有商中叶,希腊诸国兴”,这在当时会引起的精神冲击力将多大啊!当时商朝还属于记录于文献的传说朝代,不用说夏朝了,夏朝文明更只是一笔糊涂账,而中国知识分子直到《瀛寰志略》出版后的三四十年年,还存在着以为西方文明不过是源于中华文明的观念。徐继畬告诉人们当在中国人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商朝甚至夏朝时,就已经有伟大的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简直像是灭顶之灾。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