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导学问题:•1.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才能避免上当?•2.消费者应该具备什么意识?表现在哪些方面?•3.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第一组:粽子参考信息•一般情况下,粽叶采摘后,要经过保存、运输等环节,粽子销售前还需要高温蒸煮,因此粽叶的颜色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鲜绿的颜色。为了有个好“卖相”,一些商贩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等保鲜剂,让发黄的粽叶返青,建议消费者尽量别选太绿的粽叶。阅读、思考:(1)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人们为什么要拥有一双“慧眼”?在大千世界,人们常有“雾里看花”的感觉。(2)怎样炼就一双“慧眼?需要自身的努力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做出正确消费选择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运用法律武器1.2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为什么为什么??•某消费者夜间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被多收了1.2元。该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均未能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几经周折,最终胜诉。对此,人们反应不一。有的人认为,“一块二”的官司不值得打。因为既费钱又花精力,只为区区1.2元不值得。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为什么?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体现在:1、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保持警惕,防止侵权行为发生。2、侵权行为发生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不法经营者受到惩治。《倒霉的“上帝”》•“清仓大甩卖,耐克仅售198元”•“一旦试穿,必须购买”•只要58元。•“耐克”VS“耐客”。面对这种情况,小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处理•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途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途径:与经营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和解不成不成请求消协请求消协调解调解不成不成向行政部向行政部门申诉门申诉不成不成提请仲裁提请仲裁机关仲裁机关仲裁不成不成向人民法院诉讼向人民法院诉讼本课知识梳理•掌握消费知识、学会理性消费•1.炼就一双“慧眼”做聪明的消费者•懂得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2.维护权益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协调解不成不成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关注社会,分析说明(10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攀升。截至2008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使得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人们还有很多后顾之忧,不敢消费。材料二:漫画组合•(1)通过分析材料一,你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敢消费”,后顾之忧主要有哪些?(2分)•(2)结合材料,谈谈为了使人们能够放心消费,国家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4分)•(3)作为公民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就业问题、医疗问题、上学问题等(任答两点即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增加人们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完善立法,颁布《食品安全法》,加大社会舆论监督等;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诚信教育等(任答两点即可)•(3)掌握相关的消费知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对待广告,索要发票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依法维权;对不法经营者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举报等(任答两点即可)•2、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一个“职业打假人”群体,专门买假、买问题产品索赔,因此频频出入法庭并赢得官司。知假买假为何能获法律支持?•(1)比较专业的职业打假人能够从专业角度提供违法线索,由于打假人并不存在职权划分一类的限制,水平相对较高的打假人很多东西懂得比行政机关大多数人更全面。(2)职业打假人能够提供相当隐蔽的违法行为线索,虽然大多数危害不大。(3)职业打假人能够起到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工作。•购物→到相关部门咨询→查阅法律条文→向商家投诉→整理材料向主管部门举报或立案,或向法院起诉→等传票→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