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如何改变的简单思考宝鸡市眉县汤峪联合小学马宁合【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的方面反而呈下降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学校体育运动为什么往往使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远离了操场和各类锻炼场所;为什么有相当多的部分同学不愿上体育课;为什么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渐下降。导致这样的情况,应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论断。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保证学生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做具体、扎实的探索和研究。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习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学生身体健康上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展后,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日趋上升。然而,当我们来看看现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时,其状况让人堪忧。那到底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我在这里简单归纳如下。1、学生家长的差异。经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子女体质、学习生活及心理都比较关心,但有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欠妥,过分的关心、溺爱,养成了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家长普遍最关注的孩子身体,但又不注意身体与营养的关系或者不懂得科学膳食,多给孩子吃零食,形成了较多的学生体质下降,甚至还有家长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阻碍或降低体育运动量或质2、学生作业量过大、无暇运动。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但有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1h,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导致学生没时间运动,学生个体体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无力参加体育运动。3、学生营养不均衡,体质下降,不能参加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的洋快餐、饮料、膨化食品食用、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营养不平衡。学生的体质令人堪忧。4、因近几年学校紧抓安全教育不放,导致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尽力追求安全,不敢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大的锻炼项目。课间活动时学校领导为了安全不让孩子去练习单双杠之类的体育器械。5、因升学压力大,家长对学生期望值高,造成“重语数、轻体育”的现象。家长,甚至部分学校主要领导只求学生语、数、英成绩,对体育及学生体质健康几乎不闻不问。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理应承担起学生强身健体的任务。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降到最低点,认为学生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迫于种种压力一些学校毕业班挪用体育课,甚至停开体育课,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换取高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升学率第一”替代了“健康第一”,学生体质状况堪忧。为了使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切实符合“三个面向”,我们在教学中,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同时,应大力推广《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使学生的体质状况引起家长、学校的充分重视,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那么,我们改如何去改变这些让人堪忧的现状呢,本人有点小小的看法和建议一、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强化增强体质的意识。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旨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