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课时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温室效应。(3)了解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2)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3、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其对策。难点: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教具准备石灰石、稀盐酸、蜡烛、烧杯、塑料瓶、石蕊溶液、集气瓶、试管、导气管。教学过程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手写)【课前预习】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①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死狗洞”,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却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②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学课本第118页找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怎样检验?②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二、一氧化碳[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p121—122上半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一氧化碳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它能溶于水吗?②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___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性,它1是煤气的主要成份。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③一氧化碳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课堂探究】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①演示实验6-3: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结论:②演示实验6-4: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入半瓶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结论:③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补充)固体二氧化碳又名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①演示实验6-5: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猜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证明:自己设计实验或参考课本P118[实验6-5],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证明你的猜想,ⅠⅡⅢⅣ现象:分析:结论:化学方程式:②补充实验1:用试管加热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观察现象。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危害:造成温室效应。对策:(1)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提倡“低碳”生活。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看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录像,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深度思考]写出煤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上层:中层:下层:冬天用煤取暖时若通风不畅,主要发生上面的哪个反应,可能产生什么后2果?放盆水能否避免这一现象?原因是:2、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_______而中毒。[深度思考]煤场为何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加入少量难闻气体?若发生煤气中毒应怎么办?巩固练习: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A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实验,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讨论:在上述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_氧化剂为__________.巩固练习: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