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课前游戏:对号入座(每个人手里发一张纸条,比如说一名同学手里拿的是新疆,然后去找她相应的节日)时间和节日民族和节日二、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非常了解了,那前两节课,我们到云南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又到四川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还去了新疆,感受了塔吉克盛大节日的热烈场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另一个民族——蒙古族,参加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首先,让我们敲起新疆的手鼓为他们助兴吧!《快乐的泼水节》(一)欣赏歌曲,揭示主题师:接下来,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这首歌曲既要考验大家的听力又要磨练同学们的眼力,仔细聆听音乐,展开自由的想像,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那达慕之歌》师:好了,那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热闹、欢快、热烈等等)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是什么呢?生: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师:你知道蒙语“那达慕”在汉语里是什么意思吗?师: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那达慕可以说是蒙古族男人的节日,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师: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著名的比赛项目,是什么?(摔跤、射箭、赛马)师:同学们骑过马吗?谁能做一做骑马的动作。学生回答并做骑马动作。师:其他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全体起立,骑马也有一个小小的要领:两手握住僵绳,身体向前倾,下巴抬起来,眼睛向前看,盯住一个目标。让我们一起随音乐乘着快马奔赴大会(放那达慕之歌)。注意随节拍律动。学生随着《那达慕之歌》音乐一起做骑马动作。三、新歌教学(1)师:同学们是不是现在很想学这首歌曲了呢,老师在聆听这首音乐的时候,就被这首欢快的旋律所吸引了,不由自主的就跟随音乐唱起来,现在老师很想把这首歌曲唱给大家听,也让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老师的心情,同学们想不想听!师:那现在老师就把这首《那达慕之歌》唱给大家听,但是老师是有要求的,仔细听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来演唱的。速度稍快一些,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2、师: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找找歌曲当中两个节奏相似的乐句。师:谁来说说是哪两句?学生回答并唱出来师范唱学生随琴一起来演唱师:谱子当中的第二句13(板书)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十六音符的3音要轻轻带过,不要唱的太强,教师范唱。师:歌曲当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节奏,你们找找看。(第四句56)2.力度设计师:歌曲的第一句有两种唱法,一种比较连贯,一种比较轻快,老师分别唱一唱,你觉得哪种唱法好听?(轻快的好听)师:第二种唱法声音是有弹性的,感觉那种气氛是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没有生命力。大家一起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第一句。生:学生用轻快地声音演唱第一句师:歌曲的第二句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强)师:第二句要唱的渐强,刚开始枪声没响要做好准备,枪声响了得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出去,所以声音要越来越强。(教师范唱第二句)生:学生演唱第二句。师:下一句,到了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欢呼,这时候声音应该是强还是弱?(强)师:教师范唱。学生学唱。3.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应该变成怎样的场景呢?不同的场景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生1: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生2: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a、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