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摘要: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的会计准则、依据以及会计处理方法被称为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目标。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特点,在会计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比较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企业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应遵循合法性与相对独立性结合的原则,也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与适用性的原则。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选择;原则前言企业的经济业务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渐渐变得复杂。而财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会计政策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经常发生一些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去做一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事情。目前,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一个焦点就是如何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在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人们加强了对会计政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于会计政策如何选择的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已经通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由于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某种差异。因此影响了企业部分的行为结果,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也影响了社会有关资源的设置成效和办事效用。一、会计政策的概述(一)会计政策的含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采用的具体的处理方法。原则指的是由具体的会计准则制定的,适合本企业核算方法的原则。基础,指的是企业发生的业务或事件采用的基础。比如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而会计处理方法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根据会计法律,行政法规或会计制度选择的比较合适的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从中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看,会计政策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务必遵照的,不能调换的,如会计期间的规定,资产的分类以及会计报表的格式;一是对于同一业务选用的有差别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的存货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成本。对于企业已经选定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恣意调换。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制定会计政策的过程,其主要依据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分析以完成企业当前的经营目标。在当前客观世界不确定,经济业务复杂的情况下,使得会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人为的进行判断和选择。在相关会计准则体系的变通性和不完备性,企业有了选择的空间,即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程度受会计政策选择的直接影响,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二)会计政策的特点会计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层次性,二是强制性,三是选择性。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其范围主要是国家会计法律制度内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原则,会计基础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涵盖在会计政策之内。会计政策的基本原则强调“质量比形式更重要”的原则,同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充实在不同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会计政策变更的新内容,将继续提出对会计准则新的要求。要求贯彻谨慎性原则,注重资产质量。并对企业制作会计报表的制度进行了重新规范,实行国际会计与税务分离的实践方法。(三)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会计应该把会计信息披露给与其有关的所有利益者(包括政府,所有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有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是不相同的。在这之中,政府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相对与其他来说比较低。为了让利益方早日接受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并且降低其执行成本,政府相应的实施了一些措施:放宽了一些对业务的处理限定,提供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企业进行选择。2.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状况很大一部分是由企业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企业制定的准则和制度需要一定的弹性空间,既需要统一性也需要灵活性。以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