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设计理念:《穷人》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编在北师大版十一册第二组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啥而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和心理活动描写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在选材方面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选择环境描写和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至于反映渔夫品质的语言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戛然而止希望学生能自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3、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桑娜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穷人》齐读课题,看到“穷人”这两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课题,现在你的朗读想要表达什么?(“穷”、“同情”)2、简单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二、初读课文,理清人物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读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位穷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检查:(1)字音:出示词语:(指读)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忐忑不安心惊肉跳保佑撕破勉强寡妇蜷缩掀起魁梧黧黑搔搔后脑勺抱怨搁板(2)开火车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3)回答问题(文中讲了桑娜、渔夫以及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和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三、再读课文体会“穷”1、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他们的“穷”?用笔画出,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交流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随机出示句子:句子: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内的装饰穷)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吃穿)3、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4、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5、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他们的忙碌)6、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7、海风呼啸声、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8、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环境恶劣)四、感悟人物品质1、引语:我们从作者所描绘的字里行间从不同方面读懂了桑娜家的穷,(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穷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穷二白)(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等但是老师读着读着又感到他们家不穷,还很富裕,这个富裕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们自读找找。2、交流(她把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善良、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等)3、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心情通常是欢畅的,我们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忐忑不安)(矛盾、担心、害怕、焦虑等)(读这句话)找找那些词能反映她的忐忑不安,再读句子4、在抱孩子的那一刻她没有想,抱回家之后在等丈夫回家的时间里他想了很多找到这段话读一读。出示这段话(1)自己读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桑拿此时的心情。学生自己找说,在他说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用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