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目:陶瓷综合实验第一部分开题报告实验名称:陶瓷综合实验一.选题依据:根据本专业实际和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设立本实验二.实验课题现状: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高档化、艺术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销售配套化等特点。根据应用的不同,全球陶瓷市场可细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艺术陶瓷等领域。其中,日用陶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活用品,相比塑料、金属等日用品具有安全、卫生、易于洗涤、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增长远高于陶瓷行业整体水平。近年来,世界日用陶瓷的总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国际日用陶瓷主要产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地区是世界日用陶瓷的第一大产区。我国日用陶瓷的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日用陶瓷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陶瓷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一。近十来年,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步崛起,我国量产化陶瓷又回升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并保持较高增长率。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整体档次偏低的问题:一是技术及装备未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二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缺乏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的意识。民族品牌的建设是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2012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值940亿人民币,总产量330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出口总额70.02亿美元,进口总额2.8亿美元,占世界日用陶瓷贸易总额的30%左右。2013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量375亿件。此外,近年来陶瓷酒瓶因其具有不透光性、导热慢等特质能够很好地保持酒质,同时能凸显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白酒厂商的青睐。三.实验目的与意义,预期达到的目标: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陶瓷的制造过程。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3.通过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4.总结实验经验,指导实际工作。四.实验主要内容:1、对黏土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分析2、对黏土、长石、高岭土性能的分析3、对陶瓷原料的配制、混料、练泥、陈腐、成型;4、对成型作品进行烧成五.实验进度预期2015-6-20---2015-6-26完成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生料配比计算,制定升温制度。2015-6-27---2015-7-1分组进行坯料烧结,得到陶瓷。2015-7-2----2015-7-5完成力学性能检测,完成实验报告。六.本组成员及分工周莹莹资料实验报告李勇试样制备苏浩杰烧结刘犇坯料配比及混合丁雪松、何鑫力学性能测定第二部分实验1.原料选择MgO-Al2O3-SiO2为重要的高温陶瓷材料体系之一,在窑具、电路基板、蜂窝陶瓷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现利用煤矸石、工业氧化铝、菱镁矿为原料,辅以组分氧化物调节,配制分子式为Mg1.8Ca0.2Al3.85Fe0.15Si5O18的陶瓷配方,若煤矸石用量为50wt%,其余Al2O3由工业氧化铝、MgO由菱镁矿补充,配方最终由分析纯组分氧化物试剂调节至配方要求。其中,煤矸石、磷镁矿化学成分如表所示,工业氧化铝按纯物质计。解: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陶瓷的分子量:将其分子式改写为(MgO)1.8(CaO)0.2(Al2O3)1.925(Fe2O3)0.075(SiO2)5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gO:40.3040CaO:56.0800Al2O3:101.9620Fe2O3:159.6910SiO2:60.0840陶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2.4350g/mol由此计算1kg该陶瓷粉料中各个氧化物所占的质量。陶瓷熟料中各氧化物质量(2)计算各原料中组分含量:由题意知:煤矸石用量占原料50%,故假设煤矸石用量为500g。则,由煤矸石组成可得其引入的氧化物种类及质量煤矸石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由此可知,仍需要氧化物的量,其汇总结果见表:加煤矸石后所需各氧化物质量(g)假设MgO所需量全部由磷镁矿提供,所需磷镁矿的质量=97.4600×84.3142/(40.3040×0.97)=210.177g则,由磷镁矿引入的各氧化物质量见表:磷镁矿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则,由此可计算出需加入的各组分氧化物的质量,结果见表各组分氧化物的引入量(g)由此得,共用原料的质量为:500+398.7403+210.1769=1108.9172则,...